福州三坊七巷有一幢十分特别的名人故居,大宅门前的两根立柱上各挂一块牌匾,左边是“冰心故居”,右边是“林觉民”故居。
故居庭院的大石头上刻了这么几句话:在同一片屋檐下先后走出两位大写的人。一位为砸烂旧世界而英勇赴死;一位为建造大爱屋而毕生从文;一位秉血荐轩辕的男儿志,投绝笔为檄;一位为照亮人类的生命路,举《橘灯》为炬。前者觉民为牺牲而永生,时年廿四岁;后者冰心为有爱心而长寿,享年一百岁。
冰心,著名儿童文学家,大家都很熟悉;林觉民,很多人读过他的《与妻书》,应该也不陌生。那您也许要问,住在同一处房屋的冰心和林觉民到底是什么关系呢?
爱国志士、同盟会会员林觉民是福建福州人,这幢房屋是他的祖居。1911年4月,他积极响应孙中山、黄兴的号召,回到福州与当地革命党联络,筹集资金,组织一批仁人志士前往广州准备反清起义。
展开剩余62%起义前夕,林觉民对友人说:“此举若败,死者必多,定能感动同胞……,使吾同胞一旦尽奋而起,克复神州,重兴祖国,则吾辈虽死之日,犹生之年也,宁有憾哉?”
4月27日,广州起义打响。林觉民在随黄兴攻打总督衙门时腰部中弹,力尽被俘。
面对两广总督张鸣歧和水师提督李准的审讯,林觉民从容不迫,侃侃而谈,他谈时事、谈中国、谈革命,说道时局悲处,捶胸顿足,扼腕长叹,他希望眼前的人能够听懂他的话,听懂孙先生的主义,“革除暴政,建立共和”。
大义凛然的林觉民使得张总督大为惊叹:“面貌如玉,肚肠如铁,心地光明如雪,真算得奇男子!”
但同时也使他起了杀心:如果留给了革命党,实为后患无穷,此人绝不能留!
数日后,林觉民被处决,成为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”之一,年仅24岁。
林觉民的岳父陈元凯是广东候补知县,消息较为灵通,他知道起义造反是诛九族的大罪,悲痛之余赶紧连夜派人去福州报信。
听到了这消息,林觉民养父林孝颖带着家眷,慌忙变卖宅邸搬家,找地方藏匿起来。
而买下林家老宅的叫谢銮恩,是个举人,他当时有个11岁的孙女叫谢婉莹,一起搬了进来,在此度过两年多快乐的童年时光,她就是后来的冰心。
所以今天游客见到的林觉民故居,同时也是冰心故居,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很少见的了。
万事万物说由来,一篇一个小故事(“看文物说由来”第2篇)
发布于:天津市